講述紅旗渠精神,聲情并茂,全場動容!
發(fā)布時間:
2022-11-02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這是28日上午,習近平在安陽林州市實地察看紅旗渠分水閘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2022年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陽市考察。這是28日上午,習近平在安陽林州市實地察看紅旗渠分水閘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2022年10月28日,習近平在河南安陽考察時的講話
10月2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陽市林州,依次考察了紅旗渠紀念館、紅旗渠分水閘、青年洞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其間,林州市副市長李蕾全程擔任講解員,向總書記講述了紅旗渠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時,擔任講解員的林州市副市長李蕾向總書記講述了紅旗渠的故事。李蕾激動地說:“作為林州的后輩,我感到非常的驕傲和自豪,內(nèi)心非常地激動,總書記在聽取紅旗渠建設的講解過程當中,非常的專注和仔細,他詳細詢問了當年修建的一些情況。作為今天我們紅旗渠故鄉(xiāng)人,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我們生逢其時、不可辜負,應該更好地貫徹和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精神,落實好黨的二十大會議精神,把林州建設得更好,把紅旗渠景區(qū)建設得更好,要講好紅旗渠故事,更好地弘揚紅旗渠精神,讓更多的人能夠從紅旗渠精神當中汲取到艱苦奮斗和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的征程上,作出我們最大的貢獻。”


李蕾 林州市副市長
市政府副市長李蕾在全市紅旗渠精神宣講大會上的
宣 講 全 文
(根據(jù)錄音整理)

根據(jù)市委要求,按照會議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匯報和分享紅旗渠精神,我們剛剛參加了公祭大會,我想這不是一次單純的宣講,我們應該是以另外一種方式在向我們的前輩和英雄表達我們的追思和緬懷。說實話,雖然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的宣講紅旗渠精神,但今天心里還是倍感壓力的。因為今天面對的都是家里人,面對的很多領導和同志都是多年來致力于紅旗渠精神的研究,對紅旗渠精神有著自己成熟的見解和理論,可以說我們每個林州人在自己內(nèi)心里都有一條屬于自己的紅旗渠,所以我今天真的是有點班門弄斧了。今天會議安排時間是30分鐘,紅旗渠精神的內(nèi)容浩瀚,講什么不講什么很難取舍,思來想去,最后決定把幾個讓自己深受感動和備受教育的人和事向大家匯報分享,不當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首先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張荒旱年的災害紀實表,從這張圖表上我們可以看到,從1436年到1949年的500多年間,林縣就發(fā)生自然災害140余次,嚴重旱災就有38次,甚至有5個年份出現(xiàn)了人相食的現(xiàn)象,因為沒有水林縣人只能背井離鄉(xiāng),祖祖輩輩苦苦掙扎。這深深刺痛了以楊貴為首的林縣縣委領導同志們的心,楊貴書記說:“我們都是黨員,黨的干部,黨性原則不允許我們眼睜睜看著地里旱著長不出莊稼,看著幾十萬父老鄉(xiāng)親翻山越嶺挑水吃而無動于衷,自然災害是事實,光坐等著老天爺?shù)亩髻n是戰(zhàn)勝不了災難的,修渠引水是有風險,可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老百姓再遭罪了??!”林縣縣委毅然做出決定:“修渠引水事關林縣百姓福祉,所以我們必須堅定信心。無論面對多大的困難,什么樣的壓力,都必須給人民一個交待!”
為官避事平生恥,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成多大的事業(yè)。修建紅旗渠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最困難的時期,林縣縣委必須面對物資資金的匱乏、技術力量的不足、各類設計難題,還有各種壓力和質(zhì)疑,但他們從不動搖,從未放棄,因為他們深知,共產(chǎn)黨人面對困難就是要敢于擔當、勇于斗爭、甘于奉獻,他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為了什么而出發(fā),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今天來到紅旗渠干部學院培訓學習的各級領導同志們都說:“紅旗渠是一個不在起點,卻寫滿了初心的地方。”
下面我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告知書,也就是1960年2月10日林縣縣委向全縣人民發(fā)布的《引漳入林動員令》,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動員令寫著“引漳入林是徹底改變林縣面貌的決戰(zhàn)工程,這一工程建成將有二十到二十五個水的流量,像一條運河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入我縣全境。…………到處要成為清水遍地流、渠道網(wǎng)山頭,使千年萬代的旱地變?yōu)樗?,無數(shù)荒山禿嶺變?yōu)槊利惖墓麍@,溝溝有魚塘,山坡種稻田,一年可種兩三季,農(nóng)田產(chǎn)量翻上再加翻。…………到那時耕地、耩地、做飯、套碾都將由電來代替人的勞力。”
在動員令當中,林縣縣委向全縣人民列舉了,舉辦這樣大的工程,我們已經(jīng)具備了充足的條件,1、黨中央、毛主席的正確領導,省委、地委的積極支持和鼓舞,特別是山西省委和平順縣委的無私的友誼援助;2、引漳入林是全縣人民群眾的迫切要求,1952年林縣黨組織即向群眾提出開辦這一工程 ,因此,在群眾思想上影響很深,醞釀也非常成熟。人人都已做好了準備,從很久等到今春,早已盼望著這么一天,任何力量也壓抑不住群眾的凌云壯志;3、經(jīng)過1958年到1959年大搞群眾運動,大辦水利,各級領導和群眾都積累了豐富的水利建設經(jīng)驗;4、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大協(xié)作作風已經(jīng)樹立,叫到哪里就到哪里,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已成為每個群眾的政治品德,因而百戰(zhàn)百勝,所向無敵;5、只要依靠群眾,依靠集體經(jīng)濟的力量,加上虛心向外地學習先進經(jīng)驗,漳河水一定會服服帖帖的聽人使喚。這五個條件,每一條都是對全縣人民打了一針強心劑,每一條都讓人民相信,只要聽黨話跟黨走,修渠引水就一定能夠成功,堅定了大家內(nèi)心必勝的信念。
林縣縣委還緊緊抓住了林縣人的性格特點,在一篇社論中寫道:我們在同大自然作斗爭中摸索出一種規(guī)律,困難欺負的往往是膽小鬼、是懦夫、是懶漢,怕的是我們大搞群眾運動,是我們的干勁,是我們的志氣,是我們這些敢想敢干、勇于沖鋒陷陣的勇士和好漢!林縣人民心中千百年來對水的渴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下子就激發(fā)了起來,而且準確的找準了林州人的性格特點,當好漢不當懶漢、當勇士不當懦夫。咱林州人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就是被人看不起,所以縣委一聲令下,全民行動,上下同心,眾志成城。而且最重要的是當時林縣縣委緊緊把握了成就事業(yè)的三個關鍵,一是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二是當時當?shù)氐膶嶋H情況,三是人民群眾的意愿,這不僅是紅旗渠成就輝煌的前提和基礎,在今天更成為了我們工作謀劃和決策的遵循。
一項工作一旦形成了共識,接下來就是如何更好地動員和帶領群眾,投身到修渠的決戰(zhàn)當中。十年修渠,一波三折,困難重重,這時候,黨員領導干部唯有沖在最前面,以上率下,以身作則,才能真正讓群眾信服。正如總書記指出,共產(chǎn)黨員必須要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這張照片跪在地上、掄錘打釬的這個人,就是當年紅旗渠工地上的總指揮、副縣長馬有金,在工地上一干就是九年,他曾說,“只要紅旗渠一天修不成,我就一天不離開工地,只要工地上還有一個人,那一定是我馬有金。因為我是工地的總指揮,只有我在工地上,群眾的心里才踏實。”他一直堅守在工地一線,12磅的大錘,一口氣能打一百多下。馬有金患有嚴重的風濕病,天氣變化時雙膝疼痛難忍,沒有辦法站立,他就跪在地上扶著釬讓別人來打。由于長期風吹日曬,他的皮膚變得黝黑,很少有人喊他馬縣長,大家都親切地叫他“黑老馬”。紅旗渠施工當中,也曾有人找馬有金反映工程任務繁重,可當他們看到馬有金一身泥漿、滿臉灰塵,伸出的手上不是老繭就是血泡時,便頭也不回,扔下一句話就跑:“我們什么事都沒有,就是來看看您。”所以今天我們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當年在工地上,黨員干部總是把最苦最累最危險的工作留給自己,領取給養(yǎng)物資的時候卻默默地把群眾推到了前面。黨員干部先實驗,再給群眾定指標,黨員干部修5米,只給群眾定4米。但在領取糧食補助時,紅旗渠上卻發(fā)生過幾次變化,條件最好時,群眾每人每天領取2斤,黨員干部只有1斤半,條件最差時,群眾每人每天是1斤2兩,而黨員干部只有8兩。群眾說,跟著這樣的人干,再苦再累我們也無怨無悔。他們在太行崖壁上刻下四句話,今天到紅旗渠依然清晰可見:“黨員干部流汗水,我們就不怕流血水;黨員干部搬石頭,我們就有決心一定可以搬山頭!”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十年修渠,黨的領導無處不在,開工第一天,就成立了工地黨委,連每一個施工小組都明確了黨小組負責人,充分發(fā)揮了黨組織的領導力、號召力和凝聚力。當年工地上流傳著一句話:基層黨組織不強,就等于房子沒梁,孩子沒娘。人民群眾始終緊緊團結(jié)在黨的周圍,不離不棄,勇往直前。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是事業(yè)成敗的關鍵,我想這也是市委以及各級領導對于我們即將開展的村(居)兩委換屆工作高度重視的主要原因。
紅旗渠的修建不光是物質(zhì)的博弈,更是精神的對壘,意志的考驗,林縣人民發(fā)出了“寧愿苦干,不愿苦熬;寧愿流血,不愿流淚”的豪邁誓言,他們說“不靠天、不靠地、全靠自己爭口氣!”“苦,但不干更苦,難,不敢干就更難。干了就有希望,不干就一點希望都沒有!”今天也是這樣,困難困難,困在里面永遠就是個難,出路出路,走出去了就一定會有路。
下面我分享的是我曾經(jīng)采訪的一位修渠老人叫江雙晶,他的一段口述歷史:“當年修渠采用戰(zhàn)斗化管理,一切向部隊看齊,排隊喊口號,統(tǒng)一吃飯,統(tǒng)一睡覺,統(tǒng)一上工。在河口村吃飯,在牛嶺山干活。早晨3點起來,排隊吃飯,先輪到的吃完還能再排一次,多吃上一碗,起晚了就沒有飯了。一個班12個人,吃到最后一個洗碗,然后再把碗挑到工地上,中午等著送飯再用這些碗。所以起的晚的話,不僅有吃不上飯的危險,還要洗碗挑碗去工地。大家就越起越早了。在工地上具體是打鋼釬和放炮。鋼釬最多的時候最多能打下一米多石頭。誰干的多誰是模范,誰干的少就會被點名,當場批評。每天下工后還要學習,晚上學習毛主席語錄,學前先是白天干活的業(yè)績展覽,誰都有臉啊,第二天拼命干活。學習到9點才能睡;凌晨3點又起來,一天就休息6個小時左右。”我當時就問到:“這么苦,當時修渠一天能掙多少錢?”他說:“當時在工地不發(fā)工資,就是給大隊掙工分,干滿一天就是10分,大約年底每天能夠一毛五??墒?,當時去工地沒有誰是為這去的,都是聽命令,說去就去,至于去了能給什么、不給什么,從來沒有人計較過。因為壓根就沒有人是為了工分才去干那活兒的,干部讓干啥就干啥,大家都在干,也從不會有誰去動一動討價還價的念頭。”
十年修渠,在黨的領導下,林縣先后參與修渠的有32萬人次,其中有81位英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60歲,最小的只有17歲。而且百分之八十都是在20歲到30歲之間的壯勞力。
照片上的這個人,是紅旗渠干部學院的特聘老師,紅旗渠特等勞模張買江同志,是當年修建紅旗渠隊伍中年齡最小的一個,當時只有13歲。13歲的孩子為什么能修渠?張老師告訴我,他的父親是一名村干部,帶著全村人去修渠,不想一個啞炮,為了掩護工友不幸犧牲了。3個孩子最大的13歲,最小的才2歲多,當時感覺天都塌了。但是母親堅強的扛起了家的重擔,并把最大的孩子送到了修渠工地!母親對張老師說:“買江,爹不在了,渠沒修成,你爹他閉不上眼,娘我都咽不下這口氣!你去!咱家必須有個人在渠上!什么時候把水引進咱村子,你什么時候回來見娘!”張老師在渠上一干就是9年,村子里通水的那一天,張老師說全村人興奮的睡不著覺,在渠岸上侯了整整一夜,當渠水進村的時候,我娘用爹生前用過的一個茶缸打上了第一缸水,娘不舍得喝,把它倒在了爹的墳頭上,娘說:“孩子他爹,今天渠水終于進村了。你快嘗嘗吧!”說完一下子撲倒在父親的墳頭上,號啕大哭起來。我們?nèi)迦丝粗@一渠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眼淚卻一個勁兒的流,憋都憋不住。從張老師的講述中我深刻的理解了,父輩們?yōu)槭裁磿鸭t旗渠稱之為生命渠!因為它飽含了那輩人對生命太多的感悟,對后輩子孫太多的生命責任?。《沁@份責任讓他們不計得失,前仆后繼,無怨無悔!沒有人叫苦喊累,更沒有人提條件講報酬。
一位在修渠意外中失去親人的老大娘,在上級調(diào)查組征詢她意見時說:“修渠引水為的是讓俺林縣人能過上好日子,人家縣委楊書記一個汲縣人,大老遠來給林縣人修渠,他圖個啥?又沒有人逼著讓他修這條渠,換個地方人家就不當官了嗎?就是渠修成了,他娘能喝幾口?又能澆他們家?guī)桩€地、灌他們家?guī)卓脴洌空f起來人家對林縣是有恩的,人家都豁出身家性命為俺們修渠,俺們出力流汗又算個啥?”當楊貴書記多年以后得知了老媽媽這段話,頓時淚流滿面。后來經(jīng)常有記者采訪他,想讓他談一談修渠的感受,他總是說:“不要讓我說,還是讓林縣的群眾多說一說,離開了人民群眾的理解支持,我們什么也做不成。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
在1998年10月15日《人民日報》第9版發(fā)表了楊貴同志的署名文章《紅旗渠精神的思考》,四個小標題為骨架,對紅旗渠精神作了精確而又深刻的闡述。為了人民,依靠人民;敢想敢干,實事求是;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團結(jié)協(xié)作,無私奉獻。為了人民是修建紅旗渠的根本出發(fā)點,是共產(chǎn)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xiàn)。依靠人民是修建紅旗渠的根本力量,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的體現(xiàn)。只有為了人民,才能依靠人民。離開了前面八個字,其他的內(nèi)容就會走樣。

正如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千千萬萬的普通人,然而正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奮斗,造就了極不平凡的事業(yè)。紅旗渠是林縣人民生存能量和智慧能量的集中釋放,人民是歷史的主宰者,人民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不僅是紅旗渠,我們從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到美太行,每一步都是千軍萬馬的大會戰(zhàn),每一步都是充分調(diào)動了群眾的熱情和創(chuàng)造精神,沒有人民的參與和實踐,就不會有事業(yè)的成功、歷史的進步。而當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自己實踐的偉大價值時,就會更加自覺地投身到偉大實踐當中去,去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財富和價值。這在紅旗渠修建當中得到了生動論證。而且在今天,在我們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雙創(chuàng)、清潔家園各項工作中都得到了生動論證。
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次通水典禮,從圖片上看到,這是在1965年4月5日,紅旗渠總干渠通水時的盛況,近十萬人參加了這一盛大的慶祝,隨著楊貴書記一聲號令開閘放水,漳河水從閘門中奔涌而出,萬民沸騰,林縣人民的夢想終于實現(xiàn)了,他們歡呼雀躍,熱淚長流!從此結(jié)束了林縣千百年來干旱的歷史,開始了幸福的新生活!
老書記說過當年修渠,群眾是一個月一輪替,很多干部一干就是一年,甚至幾年,紅旗渠的修成離不開廣大黨員干部默默付出,拼搏實干。不僅僅是馬有金,還有當時為了趕工程進度、落下一身病的書記處書記秦太生,有為了后勤供給、嘔心瀝血的縣長李貴,還有為了資金籌集、受到上級處分的人民銀行行長路明順,還有受到誤解、被停職反省的組織部長路加林。如果沒有廣大黨員干部同心同德、擔當奉獻,沒有他們把人民的利益始終放在最高的位置,就不可能修成紅旗渠。人民至上,讓他們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和挑戰(zhàn),哪怕是流血犧牲,他們也從未有過絲毫動搖和退縮。
我清楚的記得,2016年10月16日,楊貴老書記最后一次回到林州,受省委組織部邀請,在紅旗渠干部學院給全省近160名縣(市、區(qū))委書記們座談交流,他語重心長的說:“我知道你們現(xiàn)在都很不容易,要面對很多問題和壓力,但只要我們實事求是,一心為民,只要我們牢牢地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就什么也不用怕。”
有記者曾采訪老書記:您認為什么是工作中的大事?楊貴書記說:只要老百姓關心的事都是大事!您認為什么是正確的政績觀?楊貴書記說:說到底就是實事求是,為人民辦實事,如果只做表面文章,就會很危險,那樣會失去民心的!
有人說:“十年修渠,居然沒有一人請客送禮,沒有一人貪污腐敗,沒有干部為自己謀私利,是如何做到的呢?”楊書記說:“當年修建紅旗渠的確沒有人說縣委、紅旗渠貪污浪費的,因為當年我們沒有人有私心雜念,如果有,我們不可能上馬紅旗渠,如果有,紅旗渠也不可能修成,我覺得就是要嚴格要求自己和我們的黨員干部,我們做壞事對黨和人民都會造成危害,那樣就會失去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支持。所以必須要堅決一點才行。”千萬不要小看人民群眾的智慧,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賬簿,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誰是真對他好、誰是假對他好,他心里清清楚楚,你裝得了一時、裝不了一世。只有一個好班子,才能帶出一支好隊伍,一支好隊伍才能形成一種好的作風,而也只有好的作風才能形成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好氛圍。

2018年4月21日,河南省委書記王國生同志在林州調(diào)研時指出:“紅旗渠的成功得益于領導有威信,干部有激情,群眾有信心。領導的威信來自哪里,關鍵是兩條,一要干事、二要干凈。干部的激情來自哪里,關鍵在于用人導向正、工作導向?qū)崱⒖己藢驕?,能夠把好干部選起來、用起來,激發(fā)更多干部忘我工作、干事創(chuàng)業(yè),讓干部感到干不好工作就寢食難安、對不起組織。群眾的信心來自哪里,關鍵也是兩條,一是要讓他們看到黨的形象越來越好,感受到黨組織是主心骨,可以依靠和信賴,感受到黨的干部有好作風,真心實意為他們服務,感受到黨員像黨員,困難面前能挺在前面,二是發(fā)展的成果越來越多,群眾從中能夠得到更多實惠,群眾信心不斷增強,本身就是巨大的正能量。今天檢驗一個地方管黨治黨是否有力,重要的標志就是地方政治生態(tài)好,風清氣正。今天我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力量從哪里來,紅旗渠就是源頭活水!”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如今的紅旗渠依然是我們林州的生命渠、幸福渠,更是一條精神之渠,它始終是林州人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動力源泉,始終是我們林州的傳家寶。每當我陪同客人登上紅旗渠和宣講紅旗渠精神時,總是會聽到大家給予紅旗渠和紅旗渠精神的肯定和贊揚,每當此時,我內(nèi)心也深感作為一名林州人的驕傲和自豪,可紅旗渠精神不僅僅是屬于林州的,更多來到紅旗渠的人曾經(jīng)對我說,我們一定要把紅旗渠精神帶回去,讓它在我們那里生根開花結(jié)果,我們會努力奮斗向林州人民致敬的,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心里都會倍感壓力。
因為雖然今天林州的變化是顯而易見的,林州所取得的成績也有目共睹,那是因為我們始終以紅旗渠精神為立市之本,以老一輩修渠人為標桿和榜樣,一任接著一任干,從未懈怠,現(xiàn)在林州的各項事業(yè)雖然暫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但這就像一場沒有終點的接力賽,雖然我們在一個賽段當中暫時領先,但稍有松懈,就會被別人迎頭趕上、甚至于超越,如果當別人手執(zhí)紅旗渠精神的旗幟,登上領獎臺,作為紅旗渠故鄉(xiāng)的兒女,我們將如何面對先輩,又如何向我們的后人交待,所以我想我們唯有時刻警醒自己,以紅旗渠故鄉(xiāng)人特有的精氣神,應有的使命擔當,更加百倍努力,為民實干,持續(xù)奮斗。所有的成功都不是等出來的、吹出來的,而是干出來的,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大家一定還記得在安陽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動員大會上,安陽市委李公樂書記強調(diào),我們是紅旗渠的故鄉(xiāng),我們每一位黨員干部都要把紅旗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把問題一個一個解決,把事情一件一件辦好,讓紅旗渠精神成為推動安陽經(jīng)濟社會高質(zhì)量發(fā)展,建設新時代區(qū)域性中心強市的強大動力,讓紅旗渠精神能夠代代相傳、弘揚光大,讓紅旗渠精神成為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幟。正如總書記在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指出,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zhì)和宗旨的集中體現(xiàn),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
今天我們在這里回望紅旗渠、品讀紅旗渠,深悟紅旗渠,就是要從中探尋和汲取未來前進道路上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紅旗渠既是一個歷史答案,又是一道時代考題,不僅回答了“物質(zhì)變精神,精神變物質(zhì)”這一哲學命題,同時也在時時叩問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我是誰,為了誰,我們從哪里來,要到那里去,我們憑什么走到今天,又憑什么去開創(chuàng)未來”!
正像很多來到紅旗渠的人都會提出的一個問題:如果當時的情況、當時的條件,放在今天,你們林州是否還能夠再修一條紅旗渠?這需要我們每個人深深思考,并用實際行動去書寫答案。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精神要在實踐中弘揚,作風要在實踐中養(yǎng)成,才華要在實干中培養(yǎng),夢想也必然是在實干中實現(xiàn)的。王寶玉書記曾經(jīng)多次在會議上強調(diào),人是需要有一點精神的,一個單位要有自己的目標,而一個人也總要干一點事情。讓我們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擼起袖子加油干,讓我們真正用好身邊的鈣源,在進一步弘揚踐行紅旗渠精神的行動中,讓林州的政治生態(tài)風更清氣更正,經(jīng)濟發(fā)展勁更足質(zhì)更高,干群關系心更近情更深。讓紅旗渠精神在新時代的林州更加閃耀光彩,為實現(xiàn)安陽“一個重返、六個重大”的目標任務,為中原更加出彩,做出我們應有的林州貢獻!
關鍵詞:
上一篇:
相關新聞
洛單集團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暨巡察整改工作動員會
為堅決扛起巡察整改責任,切實以高質(zhì)量理論學習擰緊思想“總開關”,把準政治方向舵,10月16日,洛單集團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擴大)會議暨巡察整改工作動員會。豫信電科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jīng)理,洛單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星主持會議并講話,洛單集團、麥斯克電子兩級黨委班子成員、各單位負責人及各級黨組織書記參加會議。
2025-10-20
按照豫信電科集團黨委巡察工作部署,10月11日,集團黨委第二輪巡察組巡察洛單集團黨委反饋會議召開。集團總經(jīng)理、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何航校出席會議并就巡察整改工作提出要求,集團黨委第二輪巡察組組長王杰鋒通報巡察反饋意見。洛單集團黨委副書記張蕾主持會議并作表態(tài)發(fā)言。
2025-10-11
洛單集團召開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總結(jié)會議
9月22日,洛單集團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以及豫信電科集團學習教育總結(jié)會議精神,全面總結(jié)洛單集團學習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就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tài)化長效化作出部署。洛單集團黨委副書記張蕾主持會議并講話。
2025-09-23
 
  
                         
         
         
         
         
         
        